2011/01/30 13:40:09所在目錄:建站新聞瀏覽量:3898 4.5億網民規模卻存硬傷 提速創新打造互聯網強國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央近日發布《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講演》,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國網民達4.57億人,呈井噴式增長,總量居世界第一。全國互聯網均勻連接速度為100.9KB/s,遠低于全球均勻連接速度230.4KB/s,番禺網站建設公司但網費卻是世界網費均勻水平的10倍。“互聯網大國”陷入“大而不強”的尷尬困境。 作為衡量互聯網服務的核心指標,網速質量直接決定了互聯網服務的質量,從《講演》中得知,當前海內中小企業互聯網接入比例達92.7%,規模較大的企業互聯網接入比例更是接近100%,43%的企業擁有獨立網站或在電子商務平臺建立網店。網絡貿易運作在我國企業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這時“蝸牛”般的網速無疑拖慢了它們前進的腳步,均勻網速過慢已然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發展的硬傷。 對比世界網速最快的國家——韓國,我國100.9KB/s的均勻網速,與韓國14.6Mb/s的網速差距宛若天塹鴻溝,而且我國的網費比韓國高出135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央主任劉冰分析,“韓國網速快的主因是其電信行業競爭大,政府將網絡基礎舉措措施分享當作市場準入的前提,而其他國家的設備提供商為了自身利益通常不愿分享。未來,中國如何發展互聯網,進步服務品質,還需運營商、政府、協會等多方介入者協力解決。” 睥睨世界的4.57億網民數據,這不是互聯網強國的尺度線。一旦網絡質量和服務無法承受龐 大的網民數,一旦人才匱乏、應用立異能力差、網絡安全隱患持續進級、網絡監管機制差、網絡環境不和諧等題目懸而未決,這時世界第一的網民數帶來的將不是機遇,而是壓力和挑戰。要想成為網絡強國,除晉升網速外,我國互聯網需要從網民數“量變”到互聯網技術服務“質變”的轉化,需要理念的轉型、技術的改革和服務質量的晉升,需要工業配套、應用立異、信息監管、決心信念鴻溝消除等同步跟進。 經由這么多年的發展,中國互聯網立異能力和發展水平都取得了長足提高,涌現出一大批值得驕傲的企業,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以及華為、復興等。然而,那些原創性的互聯網應用模式和技術,如萬維網,P2P,博客,SNS,微博……這些應用模式和技術的原型都來自國外,中國互聯網應用立異仍舊薄弱。 4.57億網民、背靠超過13億人口的中國互聯網工業,這里蘊含著巨大商機,網購、電子商務等網絡業務持續上漲,但網絡安全題目也隨之泛起。中國反釣魚網站同盟發布的《年度中國反釣魚網站同盟工作講演》指出,去年1至11月,均勻天天新增的與網絡購物相關的釣魚網站約為1500個,累計認定并處理釣魚網站共計20570個,較前年同期大幅上漲136%,有超過1億用戶曾遭遇過網絡購物的陷阱,帶來直接經濟損失將突破150億元。互聯網安全題目愈發嚴峻。 去年那場引發中國互聯網地震的“3Q大戰”,是海內互聯網行業“叢林競爭”的一個縮影,用戶的利益成為企業博弈的棋子,工業監管、信息鴻溝消除仍需國家法律保駕護航。基于此,工信部近日宣布《互聯網信息服務市場秩序監視治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辦法劃定,在互聯網企業間發生服務爭議時,應遵守用戶至上、互相尊重、同等理智、友好協商的原則,在國家法律法規答應的框架內,通過企業協商、行業組織調解、政府協調處理以及司法程序等途徑妥善解決,不得損害用戶正當權益,不得惡意詆毀競爭對手。此舉意在重拳規范互聯網企業的競爭行為,引導行業良性競爭,并將保障用戶利益放到重要位置。 所以,“網絡人口紅利”不值得夸耀,要想實現互聯網工業的真正繁榮需要“軟硬兼得”。硬件方面,在龐大網民基礎上,晉升網絡速度和服務質量;軟件方面,進步互聯網應用的立異能力,創建幫扶平臺和機制,鏟除盲目跟風、破壞立異、壟斷經營的泥土。做到此,番禺網站建設才能摘掉“大而不強”的帽子,成為真正的互聯網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