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4 13:12:20所在目錄:建站新聞瀏覽量:3761 云計算及多層次或將成未來綠色數據中心主流
目前,金融、電信和政府行業是數據中央建設發展較快的行業,通過數據大集中,銀行、電信等行業已經實現了業務的集中治理,能夠在全國的范圍內提供平等水平的業務服務,進步了客戶的滿足度。與此同時,業務數據的集中存儲與治理,番禺網站設計為高水平的安全的數據保障創造了前提,業務連續性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企業信息化發展往往經歷以下幾個階段,首先便是最傳統的信息化建設,企業內部購置PC機,組成局域網,進行簡樸的信息化運作;其次,將服務器加入到局域網內,進行更為復雜的信息化運作;再次,當服務器發展到一定數目,企業自身已經無法再承擔大量的服務器的維護時,遍將服務器托管,利用互聯網進行相關信息化運作;于是,跟著服務器數目日益增多,變誕生了小規模的數據中央,接著,中型、大型數據中央也迅速誕生。目前,金融、電信和政府行業是數據中央建設發展較快的行業,通過數據大集中,銀行、電信等行業已經實現了業務的集中治理,能夠在全國的范圍內提供平等水平的業務服務,進步了客戶的滿足度。與此同時,業務數據的集中存儲與治理,為高水平的安全的數據保障創造了前提,業務連續性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跟著數據中央的發展,數據中央已經不單單是一個簡樸的服務器同一托管、維護的場所,已經衍變稱一個集大數據量運算,存儲為一體的高機能計算機的集中地,于是,各IT廠商變將之前以單臺為單位的服務器通過各種方式變成多臺為群體的模式,在此基礎上開展諸如虛擬化、云計算、云存儲等一系列的功能,以進步單位數目內服務器的使用效率。好比:DELL新近組建了一個專門的業務部分--數據中央解決方案部分,負責全球數據中央業務的拓展與開拓。SUN公司在去年就公布了Blackbox的計劃,將網絡舉措措施、服務器計算、存貯備份以及UPS供電等涉及數據中央機房建設的有關內容全部集成到一個類似集裝箱的黑盒子內,提供應用戶一個完整的數據中央的解決方案。對于用戶而言,構建數據中央不必考慮從"磚頭和水泥"做起,全部的工作只是一個個模塊的連接,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以及移動的便利性。IBM、惠普則公布了相應的新一代數據中央的解決方案,他們稱之為"綠色數據中央"或者是"下一代數據中央",并組建了專門的部分提供專業化的服務。與此同時,聯想、浪潮和寶德也推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如聯想的"數值實驗室",浪潮和寶德則針對數據中央分別發布了新一代刀片服務器NX4120以及高密度服務器和存儲服務器。在各廠商推出各種各樣解決方案的同時,服務器多核、刀片、虛擬化、超密度服務器、高機能計算、開源、光纖通道、InfiniBand等重點新技術成為了市場熱門。這也讓我想起來,之前PCPOP企業頻道發布的《諸廠商爭奪刀片市場混亂局面何時止》,各廠商在爭霸刀片服務器市場,確定各自的刀片尺度時,數據中央的未來發展的方向也一樣,呈現一個混亂局面。但是,總的來說,未來數據中央發展方向仍是以綠色、大規模虛擬化展開、高密度等為主。綠色為數據中央發展永恒的主題數據中央是能耗大戶,這已經得到了業界一直的認可。有數據顯示,跟著數據中央的迅速發展,假如不加以控制,未來數據中央能耗將直線上升,2~3年的能耗將超過數據中央自身建設本錢,因此,減少數據中央能耗不單單為企業降低運營本錢,更是企業社會責任心的一種體現。美國《CIO》雜志在之前曾進行了項有280位IT經理人介入的,針對教育領域/非營業組織(12%)、制造服務業(10%)、金融/銀行/會計業(9%)、政府組織(7%)、醫療照護/醫藥服務/制藥/生技業(6%),以及批發商/零售/物流業(6%),關于"綠色IT"的調查中,過半IT經理人(55%)表示,他們所處的企業至少都擁有一個包括訴諸環境延續,與綠化IT相關的企業社會責任方案,而1/4的企業正開始著手面臨這個議題。但僅僅只有54%的企業響應,他們的企業時常介入供貨商的產品回收程序方案,或者以環境安全為條件處置IT設備,21%偶然才會做如斯的動作,而20%的企業很少或從未這樣做。除此之外,1/3的人是根本沒有想到其所采購或建置的產品,是否是節省能源或者符合環境延續流程的。在這次調查中,社會責任(38%)以及降低營運本錢(37%)是IT經理人推動綠化IT運作的兩大主要念頭。比較積極的企業已經著手進行,或者計劃構建使他們IT運作于對環境能更為友善的基礎建設,好比降低服務器能源消耗(64%)、教育使用者在夜晚關掉機器設備(57%)、把計算機調置為未使用則進入睡眠模式的狀態(49%),以及更新或者重新校正可以晉升效能的數據中央冷卻系統(44%)。63%的人表示他們的公司需遵照美國電子回收劃定,而其中有92%的IT經理人表示已經遵守所需劃定法規。大多數的企業仍舊沒有一套可計算出該公司對于環境造成沖擊程度的方法。61%的人表示,他們的企業沒有二氧化碳排放量(CarbonFootprint)的統計數據,僅只有16%的企業才正預備進行。近乎1/4的企業沒有計算IT設備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11%有把此部份計算進去。24%的IT經理人表示,他們的企業監管IT相關能源支出,但近一半(46%)的企業則說他們沒有IT綠化環境永續的目標。20%的IT經理人表示在邁向IT部分"綠化"的路上,他們已經研擬好應對方針。在各大硬件廠商方面,都在致力于綠色數據中央的研發,如,IBM公司啟動的"IBM可擴展模塊化數據中央"(IBMScalableModularDataCenter)在網絡,冷卻,布線,能量分配,服務器和存儲等方面都具備競爭上風??梢栽谟嬎隳芰M步一倍的情況下能耗能比傳統的IT配置節約將近50%,而且IBM還將靈活性和科學的貿易理念應用到了數據中央的設計和建設中?;萜誈DCT解決方案中的供電與冷卻服務,可為客戶提供以下服務內容,并可使企業的能耗至少降低20%.大規模虛擬化,云計算的展開據統計,目前數據中央的資源均勻利用率僅在20%至30%,服務器在五分之四的情況下都是空閑的,但是,就更多傳統的服務器而言,即便在空閑狀態下,功耗也有峰值的60%,空閑設備的電力消耗,加上數據中央冷卻設備的能耗,數據中央會增加50%至100%的能源消耗。如何解決此類現象,進行服務器虛擬化改造,將數據中央中的服務器由原先各種規格轉變為相對同一單一方式(即按照數據中央的需求定制不同類型的服務器),能有效降低數據中央的能耗,進步利用率。在這點上,Google數據中央的成功已經成為一個很好的案例。同時,各數據中央的使用者也需要進行角色的轉換,將從數據中央的建設者,使用者的角色,轉換成為數據中央的使用者的角色。相信了解云計算的讀者都明白,云計算實在是種服務模式,向使用者提供服務器的使用,換句話說,也許就是一種更大規模的SaaS,只是這里使用的不是軟件,而是數據中央。這樣,就能有效的避免數據中央的重復建設,而數據中央的治理者能按照數據中央的種別,深入開展云計算,云存儲等服務,就猶如Amazon一樣。在中國市場,數據中央的建設大戶是政府、金融業、通訊業,這些行業掌控著大量的資金,因此在數據中央的建設上存在著過渡、重復建設,當我們試問:中國移動愿意與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一起,以地域為單位,共建數據中央嗎,相信他們誰都不愿意,安全題目,業務種類的不同,企業內部運營系統的不平等諸多方式制約著建設同一數據中央的步伐前進,這點也體現在中國移動通訊基站的重復建設,往往在統一個地方,存在著移動的GSM基站,邊上又有聯通的GSM基站。在建設同一數據中央方面,IBM與無錫市政府一起,在無錫軟件園區一同建設了首個云計算數據中央,工業園中的企業無需自設數據中央,直接租用云計算數據中央的資源即可,大大減少了企業建設數據中央方面的支出。多層次混合數據中央設計Gartner副總裁兼首席研究專家DavidJ.Cappuccio表示:"單一的設計方法抬高了數據中央的建設和運營本錢,而多層次設計方法因其選用最為公道、實用的舉措措施規模而有效控制了投資本錢和運營開銷。"一種行業尺度分級系統(Industry-standardClassificationSystem)把數據中央舉措措施定義為I-IV層級。第IV層級要求知足最高可用性要求。而多層次混合設計首先通過業務需求分析來評估和優化相關應用,同時發掘哪里需要采用冗余的技術和基礎舉措措施來支持樞紐業務應用。需求類似的應用被分別集中到相應的數據中央層級,即配置相應冗余度和可擴展性的統一區域(或統一層級)。多層級混合設計是由惠普EYPMCF提供的一項服務,同時也是惠普樞紐舉措措施服務(CriticalFacilitiesServices)的一部門。對于多層級混合設計服務,惠普EYPMCF樞紐舉措措施服務業務策略與發展總監RickEinkorn說,多層次混合設計首先通過業務需求分析來評估和優化相關應用,同時發掘哪里需要采用冗余的技術和基礎舉措措施來支持樞紐業務應用。需求類似的應用被分別集中到相應的數據中央層級,即配置相應冗余度和可擴展性的統一區域(或統一層級)。建設第II層級和第IV層級相結合的基礎舉措措施比擬于全部采用第IV層的基礎舉措措施可認為企業節省上百萬美元。惠普多層級混合設計本錢分析工具(CostAnalysisTool)可以反應設不同施設計方案的調整對投資本錢的影響。例如,一個五萬平方英尺的數據中央采用多層級混合設計比擬單純采用IV層設計尺度,可以節省近24%的建設本錢。此外,多層級分區設計降低了數據中央的能源和空間需求,明顯降低運營本錢。可以說,未來數據中央朝著更為更為綠色、云計算、多層次的方向發展,而各企業則需肩負更多的社會責任心,進行角色的轉換,將從數據中央的擁有者,使用者的角度轉換成數據中央的使用者,而數據中央的建設方(包括各IT廠商及服務商)則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務機制。相信,數據中央正朝著數目更少,規模更大,番禺網頁設計公司能耗更低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