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NGI/IPv6發展已具良好基礎 但仍面臨挑戰
IPv4地址的日益稀缺導致上馬IPv6迫在眉睫。番禺網頁設計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所所長劉多日前在2010年(第四屆)移動互聯網國際研討會上表示,我國NGI(下一代互聯網)/IPv6發展已經具有良好的基礎,但仍面臨突出挑戰。 我國NGI/IPv6基礎良好 仍存一定問題 2008年以來隨著IPv4地址耗盡日期的日益臨近,番禺網站建設全球對待IPv6的態度日趨務實,加速勢頭更為明顯,劉多表示。 就在不久前,號碼資源組織(NRO)警告空閑的IPv4地址下跌至總量的5%以下,最后的12個地址段將于明年初全部分配到地區登記處?;ヂ摼W注冊管理機構亞太互聯網絡信息中心(APNIC)也警告亞洲企業稱,要在IPv4枯竭到來前盡快采取行動部署IPv6。 據劉多介紹,我國早在2003年就已啟動了IPv6的相關研究和部署,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在IPv6技術研究、設備研發與產業化、業務創新、網絡實驗與示范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績。 這主要表現在首先我國已完成IPv6標準制定和國產網絡設備的產業化,涌現了華為、中興、烽火、邁普等企業,承載網絡設備等關鍵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次建成了大規模下一代互聯網示范網絡,總體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現網支持IPv6奠定良好基礎。我國還開展了大量示范性應用成果,如服務于北京奧運會。此外增強了下一代互聯網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在IPv6網絡過渡技術、安全認證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同時劉多也坦言,我國IPv6發展還存在一定問題,較為突出的有:過渡技術路線存在爭論,過渡方案不清晰;產業鏈有待完善,終端與應用仍是短板;以及安全方面的挑戰。 下一階段發展策略:三同步原則 多領域發力 針對我國下一步NGI/IPv6發展策略,研究院認為應采取三大運營商同步、固定與移動同步、終端與信源(網站等業務應用)同步的“三同步”原則。 據介紹,三大運營商同步即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網絡改造同步進行、整體遷移,由此大幅降低全行業互通成本;固定與移動同步即固定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IPv6改造同步進行;終端與信源同步即用戶終端與信源同時進行IPv6改造,用戶終端能夠通過IPv6訪問網絡,網站和應用能夠對外提供IPv6服務。 “我們認為應選擇對IP地址需求量比較大、相對封閉的業務應用,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是IPv6比較好的應用?!眲⒍啾硎?,移動互聯網方面移動網網絡部署IPv6較固定互聯網更為簡單,高集成的地址分配方式使得改造成本大大降低,現網具備IPv6化改造的良好條件,多數廠家的GGSN/PDSN已支持IPv6。物聯網方面則推動基于IPv6技術智能終端互聯和智能小物體互聯的業務應用。 她還指出,保障NGI/IPv6健康發展、為移動互聯網發展提供更好支撐,還需在IPv6技術的修補與完善和加強未來網絡技術的研究與實驗兩方面加強技術創新;廣州做網站公司同時加強IPv6管理,包括申請更多的IPv6地址、改善我國IP地址資源管理機制,以及謀求國際根服務器設置等。 此外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也必不可少,她表示,番禺做網站公司互聯網是全球性的信息基礎設施,我國發展下一代互聯網應融入國際環境,番禺網站設計以影響全球IPv6的發展進程、避免形成IPv6“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