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作品中常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可領導的講話內容也能雷同,恐怕就不是巧合了。
——影視作品中常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可領導的講話內容也能雷同,恐怕就不是巧合了。近日,有網友爆出由公安部消防局主辦的“中國消防在線”網站上,河南開封消防支隊與漯河消防支隊的宣傳稿件如出一轍,不同的是漯河政法委書記換成了開封市副市長,而開封市副市長的講話中竟還有“構建和諧平安漯河”的字眼,被網友戲稱為“開封指導漯河工作”。(3月24日《華商報》)
說實話,兩個單位的材料雷同“撞車”并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材料不決問谷歌或百度”在近年已近乎成為了“材料場”中的潛規則,很多秘書、官員或其他材料的需求者都熟悉這條潛規則,都在用這條潛規則,在寫一些材料,尤其是不太重要的材料之前,打開谷歌或百度,輸入準備寫的材料的關鍵詞,點擊搜索,便可以輕松地找出無數符合要求的材料,甚至可以找出專門提供各類材料的秘書網站,只是,有些網站需要花幾十元注冊成會員或提供若干篇材料,才允許下載使用材料資源,當然,還有很多“熱心人”不計任何報酬,無私提供材料資源供大家分享,就這樣,材料的需求者略費周折或根本毫不費力,就完成了材料的草稿,然后略作修飾,刪掉一些不合適的詞語,貼上適合本單位、本部門或個人的標簽,一篇個人滿意或領導滿意、上級滿意的“佳作”便出爐了。在這樣的“材料場”中,都在網上抄,哪能不撞車?不過,材料撞車是必然的,材料撞車的被發現卻是偶然的,材料撞車被發現后的責任追究更是鮮見寡聞,這也直接助長了“文抄公”們借助“谷歌百度”寫材料的膽氣。
透過兩部門材料“撞車”事件,我們看到的是不少政府機關文風的浮躁、工作作風的浮躁。不少官員早已不習慣自己動筆,一應材料都是秘書捉刀,這是官員的浮躁;不少秘書也找到了寫材料的“捷徑”和“竅門”,把谷歌百度發展成了自己的“下線秘書”,一搜了之,這是秘書的浮躁;不少單位在檢查督導本單位或下屬單位工作落實情況時,片面追求聽匯報,看心得,查檔案,片面追求材料的種類、數量和字數,似乎材料寫得好,檔案建的全,工作落實的便好,這種檢查督導標準“逼”出了以材料落實工作的怪象,也“逼”出了“材料場”中的潛規則,這是有關單位的浮躁。
不知道,“谷歌百度”在給多少官員當秘書,不知道,有多少官員嘴里念的、有多少單位的檔案盒里躺著的講話、文件或其他的材料是雷同的、近似的,也不知道,這些雷同的、近似的文件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單位、不同的環境和氛圍中發揮著怎樣的“放之四海而皆準”般的作用,到底有幾分建設性——我們滿腹狐疑,我們憂心忡忡。
“材料不決問谷歌或百度”催生了新的網絡八股文風,這種八股文風是典型的形式主義,是弄虛作假,我們要堅決反對這種八股文風。各單位、各部門必須首先改變檢查督導工作的模式,改務虛為務實,改檢查材料為檢查實實在在的工作效果,減免大量的不必要的匯報總結、心得體會等材料;各級官員也要以身作則,帶頭親自起草公文、講話,對秘書起草的各種材料嚴格把關;另外,政府的網絡管理部門要積極清理秘書網站,堵住網絡八股文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