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IDC評述網04月20日報道:上周四,中國聯通即時通訊產品“沃聯系”登陸蘋果應用商店,但仍處內測階段。“沃聯系”首次以客戶端的形式直面用戶,這預示著該產品離正式上線為期不遠。據悉,“沃聯系”內測已一年有余,產品定位為跨運營商網絡提供“微博+飛信”業務。
面對不斷下滑的語音收入市場和增量不增收的用戶增長怪圈,國內運營商把目光轉向了移動互聯網。對于運營商來說,即時通訊工具不僅是用戶日常交流的平臺,也是其業務延伸的跳板。
即時通訊市場三足鼎立
可以預見,隨著中國聯通“沃聯系”的正式上線,運營商即時通訊市場將呈現天翼Live、移動飛信、沃聯系三足鼎立的格局。運營商在即時通訊領域風生水起,但是和騰訊QQ這樣的專業化即時通訊巨頭對比,依然相距甚遠。
據了解,中聯通內部對于“沃聯系”還存在諸多不同意見。從目前內測的情況看來,“沃聯系”更多的只是在模仿飛信,缺乏有力的“殺手锏”。目前即時通訊市場,QQ,MSN、飛信已經占據了主要市場份額,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梯形方陣,留給聯通的市場容量非常有限。而中國電信天翼Live也面臨同樣的困境,在中國電信天翼Live正式商用一年多的實踐中,天翼Live更多的只是集中電信的多種業務,天翼Live更像是電信業務的營銷媒體平臺。由于缺乏對用戶的吸引力,加之MSN在國內市場份額的跌落,天翼Live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的功效沒能有效發揮。
目前運營商即時通訊市場雖呈三足鼎立,但最早涉足的中國移動,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優勢。中國移動方面表示,飛信在增強用戶業務黏性方面效果明顯,而且這部分用戶的離網率明顯低于普通用戶。
對于運營商來說,搶灘即時通訊市場,還有另外一層意義,那就是通過PC版與手機版的互動,實現互聯網應用向3G手機的延伸。
移動互聯網時代應用為王
3G時代,終端的競爭異常激烈,而應用市場之爭也漸呈白熱化,移動互聯網應用已然成為運營商的焦點。業內人士認為,運營商發展用戶難、但留住用戶更難,應用對用戶的捆綁與粘性起到關鍵作用;只有做好相關的應用產品,尤其是核心產品,才能有效的獲取用戶、留住用戶。
在上周五舉行的CDMA2000手機設計研發產業聯盟大會上,中國電信創新業務事業部總經理肖金學認為,移動互聯網是迎接互聯網信息經營的歷史機遇,是中國電信重要增長領域和未來支柱業務。就中國電信而言,目前已經成立的愛音樂、視訊、天翼空間、愛游戲、物聯網、協同通信、天翼閱讀、動漫運營八大基地算是進軍移動互聯網的八的方向。其實不單單是中國電信,對于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同樣如此。移動互聯網的驅動力主要來自于數據流量的增加,及其帶來的多樣化增值業務,這是運營商新的增長引擎。
3G時代,運營商提供的服務已經從電信模式轉變成了互聯網模式。應用商城可以說是運營商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捷徑。不管是天翼空間還是移動MM或是沃商城,實現互聯網模式的海量選擇、差異化、微支付或零付費,最好的方式就是商城模式。當然,應用商城不是簡單的克隆App Store,蘋果App Store的優勢是內容,而運營商發展應用商城的優勢在于網絡和服務體系本身。
挖掘用戶需求是融合關鍵
易觀智庫Enfodesk近期發布的報告認為,進入2010年后,3G的普及以及多元化移動應用的出現,致使電信運營商原先賴以生存的語音業務生存空間逐漸被壓縮,產業鏈地位動搖;其大力發展3G業務,完成由語音向數據的轉型是必然的趨勢。
從電信轉向互聯網,運營商面臨著極大的挑戰。一方面,互聯網廠商和應用開發商不斷的開發多樣化的移動應用及網絡服務,移動互聯網的內容信息把控者地位正逐漸的由運營商向這些應用服務提供商轉變。另一方面,諸如移動即時通訊、第三方移動瀏覽器、移動SNS和第三方手機郵箱等服務對運營商原有的用戶界面具有很強的替代性作用。
轉型移動互聯網,對于運營商來說,考驗的是其跨產業鏈融合的能力。換句話說,運營商在發展移動互聯網應用上要有開放的心態,博采眾長,才能結合自身的業務優勢與技術特點以及用戶需求做好移動互聯網應用,這是未來業界的競爭核心所在。
在業務策略上,運營商可以從終端、應用兩方面著手。基于開放的合作,運營商在把控終端時,根據不同的客戶群進行細分終端和細分業務定制的組合,構筑豐富的定制終端產品線。運營商發展數據業務時需要將原有的“引導用戶需求”觀念向“挖掘尋找用戶需求”觀念轉變,唯有以用戶體驗為中心才能談的上未來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