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燒一億美金來證明開心網”。這是2009年1月,千橡掌門陳一舟在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放出的“豪言”。
他所說的“開心網”,實際上是當時正在遭業界口誅筆伐的“山寨開心網”。千橡無所顧忌的“山寨”行為未受到制止,而且引以為榮,也被業界人士稱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悲哀”。
2008年9月,面對迅速崛起的開心網(kaixin001.com),手握當時國內最大社交網站(SNS)校內網的陳一舟終于沉不住氣了,試圖以一億人民幣加若干千橡股份進行收購,但遭到了開心網創辦人程炳皓的拒絕。
也就在這個月,開心網的流量超過了校內網,實際上已經擠掉了校內網市場第一的寶座。而當時,日本軟銀已經向千橡投資4.3億美元,其所看中的,就是校內網。從第一變成第二,陳一舟無論如何也無法向投資人交待。
據說是出于時任千橡副總裁許朝軍的建議,素來以“不按常理出牌”著稱的陳一舟下令與kaixin.com域名的擁有者接觸,最終花巨資將此域名買下。
在域名正式過戶的當天,千橡就用其推出了名稱同樣為“開心網”社交網站,其首頁設計與真正的開心網如出一轍。
此舉令業界人士吃驚不已,回過神來之后紛紛指責這是山寨行為,將此網站冠名為“山寨開心網”。而另一方面,千橡卻將其視為阻擊開心網的巨大成功。在短暫的沉默后,陳一舟也開始站出來為自己辯解:如果說kaixin.com是山寨版,百度也得說是山寨搜索。頗為理直氣壯。
但正所謂“邪不壓正”,雖然“山寨開心網”一時吸引了一些不明就廣州做網站公司里的網民,但很快就失去最初的勢頭。尤其是當2009年5月開心網起訴千橡不正當競爭后,“山寨開心網”更加快衰落。就在前幾天的9月20日,千橡也終于宣布,用戶稀少的“山寨開心網”將逐漸并入旗下另一社交網站人人網,中國網絡行業的最大“山寨鬧劇”就此終結。
對于“山寨開心網”為何落得如此命運,解釋各有不同,千橡的官方說法是“兩網合并將有利于優勢再造”,而媒體的看法,一是“阻擊真開心網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二是“為了避免法院裁決而自行了斷”。
對于官方說法,大可不必當真。去年8月,校內網改名人人網時,陳一舟還信誓旦旦地表示,不可能將旗下的SNS平臺進行整合,“定位不一樣、用戶群不一樣……互聯網有它的規律,不是很多網站一糅就能糅在一起。”
去年5月,開心網起訴千橡時,時任千橡副總裁的許朝軍也說過“我們堅決不改名”。而目前,這些不可能都成為了實事。
實際上,網站、用戶以致自己番禺網站設計的言論一向都是千橡及其掌門人陳一舟用來實現目的的工具,都是可以玩弄的。5Q、UUME、DUDU等曾宣稱“前途無限”網站說關就關、曾許諾“前程似錦”的員工說裁就裁,完全不顧用戶和員工的感受。去年8月,還說校內網改名是為“創造一個更具延展性的新品牌”,而3個月后,就又“自曝”是在競爭對手及政府壓力下被迫改名。
圍繞“山寨開心網”種種言論,更令千橡及陳一舟的可信度降到最低點。重金購下“kaixin.com”域名時還公開表示“沒想好怎么用”,過幾天,“山寨開心網”就已出爐。面對指責,剛開始陳一舟還說是“底下的年輕人不懂事搞出來的,自己也不知怎么回事”,不久之后,就公開出來為“山寨開心網”站臺,說“如果說kaixin.com是山寨版,百度也得說是山寨搜索。”
不僅是聲譽上的損失,雖然壽命只有短短不到兩年的“山寨開心網”絕對沒燒掉一億美元,但算下來,這場鬧劇也令千橡損失巨大。
先是購買“kaixin.com”域名。2008年初,開心網創辦時,kaixin.com早已被美國域名商人購買,開心網如想購買該域名,需要付出至少140萬元的費用;擁有300萬元創業資金的開心網團隊,更愿意番禺做網站公司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產品和技術上。自此給域名商人留下投機空間。之后kaixin.com的域名被國內某域名商人買下,再以更高的價格賣給陳一舟,據業內傳言成交價高達100萬美元以上,至少700萬元人民幣。
此后,“山寨開心網”還進行了大規模推廣,僅每月購買百度排名的費用,就有50萬元左右,時至如今耗費了至少1000萬元。
運營費用方面,雖然花在宣傳推廣上的“沉沒成本”巨大,但由于沒買回來多少流量,服務器和帶寬的支出應該倒是不多。不過,運營中必要的人力成本也不少,按平均60人計算,兩年下來支出肯定超過2000萬元。
陳一舟曾表示,從2006年到2009年初,兩年多時間在番禺網頁設計校內網花了3000萬美元,那么,同等規模的“山寨開心網”正常運營時間為一年多,就算時間減半且成本也減半,支出規模也至少相當于3000萬美元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加上諸多隱性開支,兩年來,“山寨開心網”讓千橡增加了5000萬元以上成本。隨著兩網合并,這些錢現在都打了水漂。
除了直接損失,“山寨”行為還讓千橡的發展一時陷入混亂,從各方面都開始落后于開心網。
2008年10月之后,千橡一度以“山寨開心網”的發展為側重,希望以此打開白領市場,甚至提出了一年內超過真開心網的目標,以致于其主營網站校內網出現投入不足,發展緩慢。也正是在這段時間,開心網接連發力,全面超越校內網,占穩了市場頭把交椅。有媒體報道稱,2009年開心網的收入達到一億元左右,而千橡旗下的人人網和描撲網加起來也只有6000萬。
有媒體稱,“山寨開心網”對于千橡的意義在于阻擊了開心網的發展,給校內網的轉型提供了空間。但實際上,阻擊也許是事實,但恰恰因為“山寨開心網”的存在,導致校內網的轉型并網站建設未成功,時至今日,雖然改名為人人網,但用戶依然是以學生為主,以至于千橡不得不放棄“山寨開心網”以及“白領路線”,重新調整自己的戰略,將重心轉回學生市場。
從這個意義上說,“山寨開心網”并沒有完成“使命”,時至如今,還成了千橡的“累贅”。由此引發的與開心網的官司,還有可能成為千橡未來的一顆地雷。千橡和陳一舟著實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